7月16日至21日,由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书记、辅导员杜云旺担任指导教师、8名队员组成的沈阳工业大学“长征路 红色行”社会实践团赴贵州省遵义市、贵阳市,通过实景参观体验、实地调研走访、实境劳动践悟,让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历史,在实践中吸收、消化和传承红色血脉,在实践中感受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变化,激发青年学子练好专业本领、不忘初心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追寻长征记忆 传承红色血脉
红军长征,是永不放弃、斗争到底的英雄史诗。实践团分别前往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文化艺术馆等红色场馆,聆听讲解、驻足观看,深刻感悟革命英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情怀,深刻理解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意义。
期间,实践团与遵义医科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团队成员进行了交流,共同回忆那段艰苦岁月,探讨红色江山来之不易,要让红色江山永不褪色!实践团成员作为信息类专业学生,为长征数字科技文化艺术馆内一步一动景的“行浸式”体验深感震撼,让成员意识到“数字科技+红色精神”所迸发的巨大能量,启示团队成员要拓展自身知识面,融入多元因素,融合数据和科技创新,形成全新的“红色IP+文旅+科技”的现代化长征精神传承方式。
牢记领袖嘱托 感受发展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曾强调:“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实践团先后前往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元社区,调研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基层治理的发展变化。
实践团在花茂村受到了村支书的热情接待,在村支书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到如今花茂村围绕一壶酒、一张纸、一幅画、一盏灯、一把伞、一首歌打造出土陶文化、长征文化、乡愁文化,构建出“农业+旅游+(非遗)文化”一体化乡村产业,让花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花茂村注意建设法治社区,总结出“五文明工作法”,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见面”机制,让基层治理运行更加流畅。在金元社区,团队了解到,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法律诊所等物理空间,创新性总结提炼出“133工作法”,探索“社区+物业+共建单位+志愿者”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践悟长征精神 深化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传承长征精神,就要让青年学子在劳动体验中将艰苦奋斗的革命理念转化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引领思想航向。实践团以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为核心,分别体验了非遗古法造纸、非遗土陶制作、非遗空心面制作、田间劳作。
在劳动体验中,实践团了解到非遗造纸和非遗空心面目前仍为手工传承,不能大批量机械化作业,充分体现了非遗文化的“匠心”传承,体现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农耕文化教育馆和劳动实践基地,实践团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下了解了人类劳动工具的变迁与当地的农业产业现状,顶着高温在辣椒种植基地进行除草劳动,锻炼身心体魄、磨砺坚强意志。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是我们这一代肩负的光荣任务和重大使命。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赓续红色血脉,铭记先辈伟业,深入基层一线,汲取发展经验,勇闯新路、敢开新局,在躬身实践中磨炼自身,挺膺担当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