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点介绍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发布时间:2025-08-08 访问量: 来源:

一、专业领域简介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是培养能够将信息、通信、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本领域主要包括信号获取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嵌入式智能仪器及系统、智能控制、智能感知技术等。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从2022年开始独立招生,前身历经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工程、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20多年先后为社会培养几百名硕士研究生。现有辽宁省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基地1个,其他校级联合培养基地数个。

本专业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87%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同时具有校外联合培养导师15人,均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并在学术领域内有突出表现。

专业教师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专项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科技局等纵向科研课题百余项,多次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并获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具有影响力论文。

二、培养目标

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身心健康。

(二)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熟悉该领域的相关规范。

(三)有担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了解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

三、培养方向

(一)智能信息处理

以信号处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人工智能、优化与决策、建模与控制、机器学习、计算机、电力电子等理论和技术为基础,面向各领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致力于数据治理、参数辨识与预测、系统优化与控制、超声成像、软测量、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语音交互、图像处理、故障预警与诊断、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应用及智能系统软硬件研制。

(二)智能感知系统

本方向面向智能传感器研发、先进感知系统设计与应用方向,通过智能算法和高精度感知系统实现复杂环境和系统的信息感知、处理与测量分析。主要研究物联网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与智能仪器的设计及应用,纳米级精度检测系统的开发,机器视觉感知与理解的算法研究与系统设计。

(三)嵌入式及智能控制

本方向面向精密控制、自动化、机器人控制、可再生能源、医疗、通信等领域,主要研究高精度的位置和运动控制技术,基于ARM、FPGA、DSP的智能仪器和设备设计,机器人自主导航、路径规划,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优化和集成。

四、培养方式

(一)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生需根据培养方案要求、论文研究方向及个人特点选修课程,在夯实专业基础、掌握学科前沿的同时,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导师作为培养第一责任人,需坚持立德树人,指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具体职责包括: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统筹科研与实践任务;鼓励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创新训练激发学生潜能,全面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导师团队构建梯队结构,发挥集体培养优势。建立周例会、月研讨等学术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组织学生参与重大团队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拓展视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完善知识结构与综合科研能力。

五、专业核心课程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检测及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及深度学习应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精密位移测控技术,多模态音视频处理,时间序列分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案例分析等。

上一条:(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下一条:(085402)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