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点介绍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发布时间:2025-08-08 访问量: 来源:

一、学科概况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针对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制造工艺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领域。

沈阳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993年获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7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21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本学位点拥有辽宁省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气与信息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并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仪表科学研究和沈阳中航通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展开深度合作,建立了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及实习实践基地。

目前,本学位点拥有硕士生导师20名,包括企业兼职导师7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7名,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教师2名。

本学科面向国家迫切需求,着力服务辽宁地方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形成了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微机电系统集成、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三个稳定研究方向,研发了精密恒流源温度补偿电路、数控连续时间函数信号生成电路、压阻式高固有频率加速度敏感芯片、导通类型可调制晶体管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电路、器件。近5年,本学位点教师获批国家级项目4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项,主编专著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在各类全国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企业大奖2项,国家级奖项70余项,总成绩居东北地区第一并跻身全国前十。毕业生就职于中电集团、华润微、圣邦微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100%。

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领域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人

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术创新型人才。本学科点培养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身心健康。

(二)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材料等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三)具有在本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及管理等工作,并在工作中体现一定的创新性。

(四)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向

(一)集成电路芯片设计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优势、特色研究方向,是一个涵盖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基础理论以及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射频电路等设计方法的研究方向。针对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网络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中不断出现的集成电路芯片瓶颈问题,开展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仿真与实验研究、工艺与制备方法研究,以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实现技术难点攻关,满足国家对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应用的自主可控需求。

(二)微机电系统集成

微机电系统集成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传统、主干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以微纳传感器敏感原理、微纳执行器原理、微机电系统集成化设计与制备等内容为基础,针对姿态控制、惯性导航、生化分析、医疗卫生等领域对微小质量、加速度、浓度、压力等非电量信息的监测需求,解决压力敏感结构芯片、加速度敏感结构芯片、微全分析系统芯片定制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并通过集成化工艺研究,突破关键制备技术瓶颈最终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和输出功能,以摆脱国外技术封锁。

(三)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新兴与前沿研究方向。该方向是随着低维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型纳米材料与器件、神经形态和类脑芯片的兴起,针对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电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而展开。其研究内容涉及低维半导体材料理论、制备及其表征技术;新型纳米材料与器件原理及其设计;基于新型硅基神经元结构的智能电子系统原理与设计等。

四、培养方式

(一)学术型硕士生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硕士生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和学位论文需要,学习有关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学术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要根据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基础和特长,认真负责地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选题要具有科学意义或工程应用价值,课题研究应包含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或工程应用等内容。鼓励聘请跨学科的专家参加硕士生指导工作,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学院在培养硕士生工作中的作用,为硕士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学术型硕士生由导师组或指导团队进行指导的,硕士生导师应作为导师组组长或指导团队负责人,团队构成和成员职责明确,硕士生导师对整个导师组或指导团队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导师组或指导团队成员应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硕士生培养提供多方面支持,全力保障硕士生培养质量。硕士生导师应为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生选择具有理论创新性、技术前沿性的课题方向,以保证培养过程的延续性。

(四)学科点及导师应积极组织举办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报告会,为硕士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鼓励硕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实践参观活动,以了解国内外前沿学术动态,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硕士生导师要重视对硕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关心硕士生的全面成长,严格要求,严谨治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献身精神。

五、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硕士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方向选修课三个部分,其中方向选修课针对学生不同的研究方向采用模块化设置。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方向以集成电路设计方法、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IC设计与实现等课程为主;微机电系统集成方向以集成电路自动控制理论与系统、集成电路制造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为主;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方向以半导体材料模拟技术、半导体器件模型与仿真等课程为主。

上一条:(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

下一条:(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